© 2020, Approaching Theatre. 窮劇場
Share

【《七種靜默:懶惰》觀眾迴響】



2016年6月5日

撰文:葉家傑

很多人在看完窮劇場《七種靜默:懶惰》後,會不禁想:「這齣戲到底想要傳達什麼?」其實,四年前的我在牯嶺街小劇場看這齣戲時,就是站在這樣的立場想這個問題。

懶惰,是一種慣性,有時候甚至可能會強烈到成為一種個性。它可以是各方面上的特質,可能是家庭中、可能是職場上,也可能在關係裡。不能說懶惰是完全的負面,但若你選擇接受這個詞彙,那肯定是要為它負上責任的。

在劇中,有三名主要角色,分別是中年經理、年輕女秘書、青年打工仔,在這樣不同年齡分布和性別的交錯中,隨著劇情的走動和演員豐富的演繹,我們可以看見:「原來人們是群為情所困的野獸。」


人們常常為情所困。有些人為了解決慾望的衝動,開始尋求外在的解脫,卻又不甘於激情後的空虛。有些是為情癡狂,拼命的去愛上一個不怎麼愛你的人,然後再抱怨自己的傻、對方的壞。還有一種是墮落進愛情的懸崖後,就再也爬不起來的人,此生就這樣流浪到不知何時才會醒來。

我們對於愛情的想法,常常是出自於依賴,而非兩個獨立的個體相互依戀;好似在一起的一對戀人,就必須是連體嬰般的形影不離,連個性習慣都要融合在一起,而這也是我們之所以老是在關係中受傷的原因。殘酷的是,這並不是多心碎幾次就能學到的醒悟。



依賴的感覺久了,就會變成一種懶惰,懶惰不見得是工作不勤奮、關係中不努力。懶惰也可以是種內在性格,為了與喜歡的人成天膩在一起,放棄了自己的學業、自己的工作、自己原本對於感情的態度。懶惰可以像是「我不想在這樣認真對待他人了,我想花錢了事就好。」可以是行為上的懶,也能是心思上的惰。

然而,這些心得都不是四年前那個未經風雨的我能說出來的感受,如今過了四年,我覺得自己可以理解整齣戲想要表達的東西,儘管細節很多,卻能夠用會心一笑或深刻共鳴的心情去與台上的每一個角色對話。原來在還沒經歷之前,我就已經看見:「原來有人的感情是這樣的。」而後他們竟然活生生的建構起我的生命與感情歷程,才開始想:「原來我也可能成為那樣感情世界的主角。」

窮劇場的《七種靜默:懶惰》帶給我許多,讓我看見過去的自己,與現今的模樣,就像自己與自己的對話一樣,也很不捨的想對台上的每個角色說:「辛苦你了、謝謝你。」


Related posts

Previous post

【資本都市箝制下的靈與肉】評《七種靜默:懶惰》

Next post

窮劇場《七種靜默:懶惰》重現經典